<strike id="qweww"><input id="qweww"></input></strike>
  • <code id="qweww"><delect id="qweww"></delect></code><abbr id="qweww"></abbr>
    <rt id="qweww"></rt>
    <li id="qweww"><dl id="qweww"></dl></li>
  • 避雷器 | 
    打鈴儀 |  警示燈 |  電笛 |  電鈴 | 
    航空插頭 |  插頭 |  排插板 | 
    導軌 |  接線端子 | 
    連接片 | 
    新聞中心

    中美貿易戰中中國能源行業應該如何應對?

    DQZHAN訊:中美貿易戰中中國能源行業應該如何應對?

    中美貿易戰正在升級中進行。在對外油氣依存度逐年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明顯不足的背景下能源供給領域已經無法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慌亂中夾雜的悲觀情緒不斷蔓延。

    8月6日,《財經》雜志刊登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行業專家王能全先生題為《中國超越美國了嗎?從能源數據看中美真實差距》的文章。此文本意是讓我國能源領域看清差距,知恥后勇,奮力追趕,但在各方面對比中國都落后的背景下,激勵的功能大減,而客觀上加劇了社會慌亂悲觀情緒的產生。文章中對比了中美能源效率、能源消費結構、發電結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所處階段、能源對外依存度、石油企業盈利能力、人均能源消費7個方面之后,認為:“當前中美兩國經濟社會的現實對比是殘酷的,從反映國家經濟效率的單位能耗和反映社會大眾生活水平的人均能耗這兩個

    重要的指標看,中美兩國經濟社會至少存在二至三個數量級的差距,中美兩國的經濟不在同一發展階段,社會大眾的生活水準也不在同等水平,企業的盈利能力也不是在同一個水平上”,“我國超越美國存在的巨大困難”"。

    就在這篇文章刊發后不久,曾長期領導中國能源行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寫了一篇題為《中美能源的客觀比較》的回應文章,文章非常客觀實、事**地對比了中美能源的實際情況,從中國有后發優勢整體裝備水平的火電、水電、風電和光伏、輸變電、天然氣長輸與LNG六方面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對比中美能源比較不能偏頗,既要看到我們的不足和差距,也要看到我們的優勢”。

    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中美能源真實對比情況,以明確我國能源領域在哪些方面需要發揚優勢、哪些方面需要彌補短板以及在中美貿易戰加劇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我國能源領域的發展,本刊以能全先生的觀點、結論為問題采訪了中國能源網**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投資委員會副主任韓曉平先生。

    在采訪之前,韓曉平表示,他和能全先生是朋友,之所以發表一些與其不同的觀點,“是想與能全先生所說的形成互相補充,把能源領域人們不了解、沒有重視的問題說出來,了解、理解中美之間能源對比的真實情況,以此為基礎制定推動我國能源領域發展的政策、措施”。

    (來源:《節能與環保》雜志2018年09月刊 微信公眾號:節能與環保雜志 作者:陳向國)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投資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通訊工業協會能源互聯網分會會長、南方電網專家委員會委員、華北電力大學客座教授曾參與人大財經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環保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能源相關課題研究。2010年被中國節能協會評為“節能****先進人物”,獲“中國分布式能源十年突出貢獻獎”。2013年獲國家能源局課題研究二等獎,并被政策法規司聘為專家。擔任一些中央媒體的能源評論員。

    七個比較結論值得重視,但應再斟酌、再商榷

    韓曉平認為,中國能源領域與美國對比,有的方面有差距,有的方面有差異,有的方面有優勢。作比較不能離開國情,不能忽略發展大勢,不能無視我們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

    “能全先生的比較結論值得重視,但應再斟酌、再商榷。差距并不可怕,差距誰都知道,正是因為有差距我們才會奮發圖強,差距是可以通過新的技術和新的發展理念克服的。我們有這方面的優勢,這樣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要被貿易戰嚇昏了頭,自亂了陣腳,喪失了自信心。”韓曉平說。

    記者:能全先生認為“單位能源消耗所能產生的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效率的重要指標”。您怎么看?

    韓曉平:按照單位GDP能耗比較,中國與美國確實存在較大差距,但是這之間存在GDP結構的構成問題。如果將世界工業產值總量設定為1000,2017年中國的工業產值是280,工業成長度是增長7%;美國是150,工業成長度是負增長10%;日本是70, 負增長7%;德國是50,負增長5%。中國是全球大的制造業國家,也是全世界大的工業商品生產國和輸出國,中國的能耗絕大部分都在支撐工業制造體系的運轉,并服務于全球;而美國更加依賴服務業和金融產業創造GDP,兩者使用GDP評價并不能說明實際情況。況且,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及整個歐盟的單位GDP能耗都大大低于美國,日本是美國的75%,法國是64%,德國是61%,英國只有48%。很顯然,這些數字不能夠說明這些國家已經遠遠超越美國。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大量生產和消費在國內發生,按照現行國際貨幣匯率體制難以準確計算各國經濟的實際水平,所以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采用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和按照購買力平價兩種方法評價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PPP),2017年中國為231,220.3億美元,美國是193,621.3億美元,相比之下兩國創造財富的單位能耗相差并不遙遠。中美之間單位GDP能耗差距是2.22倍,而PPP能耗差距只有1.17倍。而中國的單位能耗下降的速度非常快,1999年萬元人民幣GDP能耗為1.04噸標準油當量,2017年僅為0.38噸,18年降幅63.42%。再有18年后會怎么樣?大家可以預想一下。

    記者:能全先生認為中美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差距明顯。您怎么看?

    韓曉平:這個差距存在資源稟賦局限,也存在能源改革滯后的問題,同時也說明中國的了不起之處。他所在的油氣行業改革落后于其他能源行業,確實拖了全局的后腿,造成中國不得不更多地依賴煤炭和進口油氣。但是,正如張國寶主任所言,中國的煤電發電效率非常高。我們被迫用工業的能源,初步完成了**次工業的任務。2017年供電煤耗率309克/千瓦時,2018年上半年再下降到308克,全網供電效率達到39.89%。能全先生引用的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采用的電能轉化效率的標準為38.01%,相當于323克標煤,比中國高了15克。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大的電網和輸電能力大的高壓電網,在電網中擁有全球規模大的燃煤火電機組比重,發電效率如此之高,不僅遠高于美國,也高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燃煤火電行業。中國靠這么低效的煤炭資源,不僅為自己,也為全人類創造了那么多的物質商品和財富,221種產品產量世界。這種情況下,中國到底算是落后?還是先進真?

    記者:能全先生講的第三個差距是“發電結構的對比”。

    韓曉平:2017年中國發電量64179億千瓦時,煤電比重42695億,占66.52%。盡管中國的煤電技術先進,也是由于無天然氣可用,氣電發展不盡人意,能全老師和他的同仁們確實需要再努把力。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國家之間所要比較的應該是可再生能源。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無論是裝機,還是發電量都是后來居上,短短的幾年就超越了美國。

    頁巖氣之后使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一路大幅度下降,發電用天然氣價格目前已跌至0.72元/立方米。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發電效率不斷進步,新的技術都超過60%逼近70%,已經徹底打敗了煤電。但氣電競爭力再強,也難以抵擋與風電、光伏競爭,2017年末美國折算人民幣的風電上網電價為0.20-0.41元/千瓦時之間,薄膜光伏0.29-0.33元,多晶硅光伏0.31-0.36元,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卻在0.28-0.51元,大量的新增發電容量都被可再生能源搶走。

    中國的光伏發電價格也在不斷下降,2018年光伏領跑者項目招標的電價從年初0.39元/千瓦時一路跌到0.31元。在“531新政”后,全行業都在積極應對去補貼后的發展新機遇,目前完全無需補貼直接與燃煤火電競價的光伏發電項目已經開始出現,預計這次涅槃重生后中國光伏將會勢不可擋。

    記者:能全先生認為中美能源之間的第四個差距在“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所處階段的對比”方面。您怎么看?

    韓曉平:中國處在工業化中后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還沒有完成,與美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確實不同。不過,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卻在努力“再工業化”,他們都認為放棄工業化導致美國的產業空心化,造成了諸多的社會矛盾無法解決。2016和2017年,美國的能源需求都是正增長。未來隨著美國推進制造業和對進口商品加稅促進再工業化,重新修繕已經千瘡百孔的基礎設施,能源需求將會持續增長,這不能證明誰更先進或誰更落后,而是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式的問題。而中國的市場更大,產能規模的優勢更明顯,未來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相對競爭條件會更強。

    記者:能全先生認為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高,而美國已經實現了能源獨立,導致中國與美國差距加大。您怎么看?

    韓曉平:按照能全先生的邏輯,對外依存度低比對外依存度高更有優勢,對外依存度高的無法超越對外依存度低的。如果是這樣,我覺得,這種觀點十分獨到。日本和德國的能源對外依存都遠遠超越中國,中國現在在技術上就可以超越日本和德國了嗎?美國在頁巖油氣之前的2005年對外依存比現在高得多,原油對外依存達到67.08%,而中國當年原油對外依存度只有44.87%。由于機制技術進步,美國頁巖油產量的激增,2017年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下降到34.37%,而中國由于油氣改革推進緩慢,對外依存度超越當年美國的高值,達到67.84%。那么中美之間的差距是2005年大,還是2017年更大?

    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是個雙刃劍,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美國在上世紀1960年代原油消費超越原油生產后,進口開始一路飆升。逐年增加的原油進口,也使產油國對美國市場產生了巨大依賴,使供需雙方更加利益相連,這在70年代成功地幫助美元從“金本位”過渡到“石油本位”。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需要運用好中國自己的市場,而石油是一種關鍵性的資源和市場。

    記者:能全先生在中美能源之間后兩個方面的對比是“石油企業盈利能力的對比”和“人均能源消費的對比”比較出來的中國的差距。您怎么看?

    韓曉平:在石油企業盈利方面確實是一個短板,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否虧損與中國能源能否超越美國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美國的頁巖油氣也不是埃克斯美孚、雪佛龍、德士古這些大石油公司推進的,中小企業充分的競爭和不斷地是突破的關鍵。況且今后更有超越性的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及儲能動力電池等行業,在中國是一些競爭非常充分的行業,在世界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和競爭優勢。

    就是“人均能源消費的對比”。能全先生認為,能源效率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競爭力,人均能源消費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社會大眾生活的水平。但這一觀點非常值得商榷,中國目前接近14億人口,要達到美國目前的人均能耗,需要超過95億噸標準油當量的能源。2018年元月全球人口74.44億人,中國是13.9億人,僅占全球的18.67%。而2017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只有135億噸多一點,也就說全球70%以上的能源要供給中國,很顯然這不可行,也不能這么干。

    中國的發展要追求什么樣的目標?是美國模式?還是更加可持續發展的其他模式?丹麥同樣是發達國家,573萬人口的人均GDP為5.67萬美元,比美國僅低了4.6%,人均能耗只有美國的44.22%,人均用電量僅為美國的41.14%,且逐年下降。同時,丹麥還是全球幸福指數高的國家之一,擁有極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經濟高度發達,貧富差距極小,國民享受極高的生活品質。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目的并不是以超越美國作為目標,我們的目的要讓中國的老百姓生活的更好,要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能夠分享中國的進步成果,也要讓整個地球可以承受。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在一些領域超越美國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需要超越美國現行的指標和方式,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中國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驅動文明的動力已經不再是工業時代的化石能源。中國在發展中需求超越的是時代,是傳統的能源、技術和觀念,同時也要超越自我,其中更要超越盲目自信和妄自菲薄沒有自信的心態。

    中國必須也能夠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能全先生認為,中美兩國面臨不同的政策選擇,使我國超越美國存在巨大困難。韓曉平認為中美兩國目前的政策取向的確大不相同,特朗普逆全球化之潮流,重回孤立主義,眼前能嘗到甜頭,但是代價是透支信用,透支未來。

    記者:能全先生說,對外政策方面,美國可以重回孤立主義,集中精力辦好國內的事情,而中國必須積極介入國際事務,保障穩定的能源供應,面臨的壓力和所需的資源投入會越來越大。對此,您怎么看?

    韓曉平:我們也必須而且也應該集中力量辦好自身的事。要辦好的事是,就是“深化改革”,提高油氣的自我供給能力。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決定深化改革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加大對我國天然氣領域的改革,向各種所有制企業開放市場。這表明了中央的決心——在能源領域辦好自己的事情。只有辦好自己的事情,才會有底氣,強實力。目前美國的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不可否認,特朗普的相關政策在短期內的確對提振美國經濟有作用,其經濟形勢好轉根本源與頁巖氣的成功不無關系。美國頁巖氣的成功,不僅使其進口油氣的成本迅速降低,美國2017年比2008年,按照英國石油的數據推算減少了近3500億美元進口石油,而同時每年又有數千億美元投資在國內的頁巖油氣開發中,連續數年每年都有幾千億美元留在國內,這每年的幾千億美元成為拉動美國國內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在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的情況下,必須集中精力、集中資金解決我國油氣自我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在油氣勘探、開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油氣資源的壟斷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世界500強央企控制了國內多數資源,特別是中石油,但這些央企開采國內資源的投入嚴重不夠,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自我供給能力的提升遠低于新增油氣的需求,甚至還出現2016和2018兩年下降,致使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提升。面對這種窘況,必須落實中央決策,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把資源向各種所有制企業開放。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頁巖氣的成功離不開中國各種資本的投入,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像美國把中國資本吸引過去一樣,把各種國際資本和民營資本吸引過來,加大對我國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的勘采?我國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都不少,如果充分開發,完全可以較大幅度提高能源的自我供給能力,從而逐步降低過度增長的油氣對外依存度。

    **件需要辦好的事是落實《可再生能源法》,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可再生能源法》要求電網全額收購風光電,但實際上被大打折扣。我們這方面,應該向德國學習,人家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比我們高得多,人家能解決,我們為什么不能。如果風光電可以全額上網,那么,風光電完全可以與煤電競爭。現在,煤電的優勢在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被外部化。只有煤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成本內部化、風光電環境友好的社會效益成本也內部化,才能使風光電與煤電處于公平競爭的態勢;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在這里,需要提出的是,在對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的情況下,要有新的一系列措施鞏固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經過十數年的努力取得的比較優勢。

    還有一方面的問題需要澄清,我們努力減輕對外依存度,并不意味著減少能源消費量,因為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費水平也會水漲船高。這些增加的部分,一部分依靠可再生能源,一部分提高自供油氣產量的增加,還有一部分需要進口。比如,對“一帶一路”國家油氣的進口。我們對外投入處理國際事務的的目的之一是保障我們能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總之,我們必須而且有能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記者:能全先生說,能源政策選擇,要有長遠和戰略的考量,更應立足于現實。您如何看?

    韓曉平:制定政策當然要基于現實,但太現實了,往往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國家把主要的油氣資源交給三桶油打理,目的是通過他們的努力,提高自供能力,減輕對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價格平穩。現實是這個目標沒有達到,價格已經和國際完全接軌了,問題反而更突出。政策的考量一定是要長遠考量的,決不能過分拘泥于眼前。長久的考量應該不被利益集團的得失而左右。

    特朗普的政策就是太過現實了。他和白宮的幕僚及智囊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是基于**次工業時期的認識凝練的結果,不是全球化時代應有的觀念——在世界低碳發展潮流下,在人類取得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并行動的行進途中,他卻鼓勵用煤用油而不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特朗普及其被重用的人多半是經歷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工業制造輝煌時代的人,所以他們提出要重新振興他們曾經輝煌的工業時代。特朗普背離全球化道路對美國**是錯,盡管短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經濟,但他將有兩大損失。一是透支美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體系,二是犧牲了向未來技術發展的機會。特朗普面對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拋棄采用轉型升級的戰略,采取復古的政策給舊動能輸血而不支持用新動能替代舊動能,通過貿易壁壘、增加關稅等消極方法解決問題,其結果必然是表面風光,實則犧牲未來。

    特朗普把中國看做對手,其核心問題是因為中國擁有超過美國的市場。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是美國擔心的。比如石油,美國不是嫌棄中國買的多,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買的少——買美國的太少了,他希望中國不買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的石油,優先買美國的油氣,而且用美元結算。美國希望能夠控制中國的市場——中國買誰的、買什么都得他美國說了算。特朗普想讓中國的市場為美國創造財富,而絕不是嫌棄中國從國外進口過多的油氣。

    我們長遠考量的出發點是減輕對外依存度,增加自供能力。“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長遠的考量。在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共商共享共贏的過程中,中國要擔負起一定的國際政治責任。

    所以,制定政策要著眼現實,長遠考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高度,在不同歷史場景下審視存在問題,只有如此,才能制定正確的政策、措施。

    記者:能全先生說,實現中國的能源獨立,需從數量和質量兩個層面進行努力。質量上,必須持續通過產業結構的轉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不斷提高能源效率,使單位能源消耗能產出更多的GDP。能全先生強調了提高能效的重要性。對此,您怎么看?

    韓曉平:能全先生強調能效提升的重要性,我非常贊成。因為能效提升是能源背景下的。習主席對能源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特別是2014年6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能源體制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等重大戰略思想,為我國能源發展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習主席為什么提出“能源”?正是全球能源正在經歷著顛覆,而能源是新工業的先導。

    在的大背景下,更要高度正視能源問題。他說,能源涉及政治、經濟、生態、資源、核,在國家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已是世界上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隨著現代化深入推進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未來一個時期能源消費還會增長,能源問題不容忽視。“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必須把能源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高能效是能源消費的核心,提高能效從源頭節能,節能的問題解決了,環境污染的一些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小,同時經濟社會的成本下降,競爭力加強。站在能源領域重視能效固然正確,但如果能夠跳出行業站在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能效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則更好。前年、去年急速推進的農村煤改電、煤改氣供暖工作,對散煤治理、農村空氣污染治理都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運行成本高等的問題。如果政府把這部分補貼用到農村住房的節能改造上,宜節能先節能,再配合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清潔煤等實事**的政策,以合適的能源供給方式,則問題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其實,在農村煤炭替代上,節能做好了,再加上一些可再生能源,根本就不必再費力發展其他方式的供能保障,既不存在環境污染,也不被困與能源,更不用擔心能源成本和補貼增加問題,對于應對美國貿易戰將更有底氣。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99精品视频150|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久久妇女高潮几次MBA|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三级片免费观看久久|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久久福利资源网站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